她和她的三种角色
———材料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朱丽慧专访
眼前的朱丽慧教授三十出头,一身裙装得体大方,简单地挽着发髻。说话和语气总带着笑意,令人亲切。
教师: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
朱老师从教十年了,提起所上的第一节课,她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从一个学生变成一名教师,我一时还难以适应这角色的转变。第一次上课 没有经验,站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没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语速还非常快。结果三个课时的内容, 两个半课时就讲完了。我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做什么,只好让同学们自习。"说着这些,朱老师不好 意思地笑了。 "在这十年的从教经历里,最要感谢的还是我们学院的老教师。"朱老师用满怀感激的语气 说,"我们学院的老教师都很热心,很愿意把他们的教学经验传授我。有一位老教师告诉我,她在课堂上用知识竞赛的方式给同学们教授比较枯燥的课程,很有效果,建议我可以试试。我照着她的方法做,结果的确很有效。"
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学生来 找她。"看来您是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记者说,"您有没有去了解学生对您的评价?或从选课人数上判断一下您的受欢迎程度?""这个我还真没有了解过,因为我教的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学生不得不选。"笑出声来的朱老师说:"可能因为我年轻吧,跟大学生交流起来比较容易。"她的笑声很有感染力。
朱老师以她的亲和力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也为她赢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十年来,她已蜕变为一 名优秀教师。同时担任本科生与 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她,培养了许 多优秀学生,3 名成为大学生创新团队成员。她指导的研究生撰 写的论文已在《 Appli ed Physi cs Letters》、《 Journal of the Ameri can cerami c soci ety》、《 Journal of mate- ri als sci ence》等期刊上发表。此外, 她指导的9名研究生毕业生中, 有3名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提起这些,朱老师的笑容中满是欣慰和自豪。
学者:用恒心打造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WC晶粒定向排布对触头材料性能的影响"、" 国家863 项目子课题,超超临界耐热材料微观结构基础研究"、" 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组合材料芯片技术在快速优化及筛选镀锌钢板新体系中的应用(多家单位合作,为上海大学负责人)"……看到这些科研项目的名称,不免让记者感到咋舌。很难想象,这些科研项目都是坐在记者对面这位不过三十多岁年轻女教授主持完成的。
说到科研的关键,朱老师提到了恒心两个字。她讲起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幅画:"你们应该也看过的,就是一个打井的人,每次都在离成功还有一点点的时候放弃,这就是没有恒心。"扶了下眼镜,她接着说:"我觉得在科研的过程中恒心非常重要,有时候真的离成功只差一步,这个时候,只要坚持下来,就成功了。"
"另外,我觉得,我们这个科研队伍的工作氛围很好,让我觉得工作、科研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跟大家一起共事,让我相信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说完,朱老师 又笑了。笑容依然柔和,眼神却透着坚毅,记者顿时明白朱老师这些丰硕的科研成果缘何而来。
母亲:身教重于言传
"我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有空的时候还是想多陪陪孩子。"朱老师提起自己刚读小学一年级的 孩子,笑容里带着慈爱。她告诉记者:"我平时很忙,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但我觉得教育孩子,最重 要的还是身教。比如说,我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孩子看在眼里,他也会认真地去做事。"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女性, 要做到兼顾好家庭和事业,在记者看来并不容易,但是朱老师认为两者都同样重要,如果都认真对待,协调得好,再加上家人的支 持,还是可以两边都做好的。
采访中朱老师始终带着笑容,这让我们的交谈很轻松。但是,记者感觉到,在朱老师柔弱的外表下,包含着对教书育人的真诚、科研实践的恒心和为人母亲 的爱心。正是这些看似平凡而实则难能可贵的精神,支持着她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采访过程中,不时有学生来访,电话也不时响起,朱老师工作的繁忙程度可见一斑,可她的脸上一直都挂着淡淡的微笑。也许就像她自己所说,工作当然有压 力,但是只要你认真去做每一件事,并感受工作的乐趣,终将有所收获。
校妇委供稿 关琳子 师静涵执笔
(转载自上海大学校报电子版 2009-10-29 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