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博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陈青及其团队为世博中心30 多个大型接待环境的艺术品创作奋战的故事
在采访陈青之前,记者有幸拜读了她为此次项目创作的诗歌《我带你漫步世博中心》,诗中描述了一场虽然艰苦但更是激情澎湃的"艺术之战"。86个艺术摆件、52幅绘画作品、18幅大型壁画,布置于世博中心30多个大型接待环境中,而创作时间只有87天!是怎样一个团队以一种怎样的工作状态把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漂亮地按时完成?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我校美术学院设计系教授陈青,一位温婉清新却不失干练的女士。作为此次项目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她深有感触,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了她和她的团队在87个日夜中并肩奋战的故事。
兹事体大 不容有失
世博中心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各参展国家元首级贵宾接待、召开会议、论坛、新闻发布以及举办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展示国家气度和世博风貌的大舞台,绝对不容有失。此次美术学院主要承担中心内30多个大型接待环境的艺术品创作工作。"从2009年12月18日接到任务到2010年3月31日,短短87天,要在特定的主题背景和限定的结构环境下完成这么浩大的艺术创作工程,从艺术创作规律和工艺制作特点,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这又是上海市政府郑重交给上海大学的一项任务,领导的信任、群众的期许和世博会本身的崇高意义不容我们退缩。"
陈青如是说,"怎么办?立刻行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组建管理团队和技术攻关团队、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全院同心共打这场硬仗。"该项目属于公共艺术范畴,汇集多个画种、涉及多种工艺,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首先要咨询理解主办方的意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化设计,继而把设计蓝图变为实在的作品,因此团队构成应多样化。陈青说:"上级领导 特别强调要给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在团队的选择上更偏重于青年教师,最终组成了一支以中年教师为核心,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研究生和本科生为辅助的技术创作梯队。他们有热情、有能力、有干劲,相信给他们一片天地,他们能妆点出别样的风景。事实也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此外,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汪大伟教授亲自率领管理团队,严格把关,力图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忘我忘家 大干87天
提起那段一起为世博共同奋斗的日夜,陈青很激动。在她里,美院上下,从领导到教师到研究生,都是名至实归的铁人。大 的拼搏体现在哪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项目工作量大。数以百计的艺术摆件、绘画作品和大型壁画,要求快速定稿制作,技术难关一个又一个,这对于创作者的体力和脑力都是一个考验。于是乎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偌大的画室中,既有笔耕不辍的辛勤画家,又有席地而睡的辛劳背影,构成了一幅最美的劳作画卷。第二、教学任务繁重。几乎每个参与项目的教师都有既定的教学任务,他们不愿耽误上课时间,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创作,使原本就不充裕的时间变得更加紧张。陈青就是一个例子,她是本次创作活动的总指挥,要负责所有作品的深化设计,还要对整个创作质量进行把关,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她硬是没有耽搁一天的教学任务。第三、舍小家为大家。提到这一点时,陈青的眼眶湿润了,在最忙碌的那段时间里,团队中有好几位老师的父亲病重住院,教师们急在心里,却瞒着众人,咬牙坚持在创作第一线,只为了一句"关乎国家荣誉,兹事体 大。"
陈青笑说,她的团队为这个世博项目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培养出了最真挚的革命友谊,虽然有分歧,有争执,但都是基于对艺术表现的探讨。大家不是同事是战友,是彼此的英雄。
一路走过 收获颇丰
随着世博会临近开幕,项目逐渐进入收尾阶段,使陈青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回味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她说,来自各方面的反馈意见是对她们团队工作的巨大肯定。领导在验收阶段赞许的目光、咨询方对于超乎预计的成果的惊叹、试运营期间世博参观者忍不住发出的啧啧赞叹声,至今还深深印在脑海中。通过这次项目的历练,陈青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合作的真谛。通过隔空合作,得以将已作古名家的画作生动再现;通过跨专业合作,得以让不同画种不同工艺的作品交融相映;通过上下游合作,得以让项目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而项目本身就是对世博精神"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最佳诠释。
(转载自上海大学校报电子版 2010年5月31日 第618期第1、2版
记者 王斐 范霄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