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玉兰芬芳 >> 正文

精彩课程诞生记之因为喜欢,所以欢喜———《微积分》课程教学心得

创建时间:  2013-11-01  关健   浏览次数:   返回







  假如有人问我,你喜欢你的 职业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喜欢,非常地喜欢。因为喜欢学 生们那一双双充满朝气的眼 睛,所以我留恋三尺讲台那方 小小的天地。在这方小小的天 地里,我可以将我的爱、我的责 任尽情地挥洒;我可以将教学 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充 满热情地去做。面对一群知识 的探求者,教学相长伴随着我 与一批批学生共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教学 任务的必要阶段。我在围绕教学 大纲内容的同时,结合参考书对 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难点、关键 处的安排处理,以期达到课堂上 有的放矢地讲解,以点带面、触 类旁通的效果。同时,有目的地 挑选一些经典的例题,使学生对 新接受的概念、定义、定理的应 用举一反三。由于每次上课前认 真细致的备课,所以我上课时思 路清晰,并能将问题从表及里、 层层深入地引向重点。在讲课 中,我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线讲 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次次 听课中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 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与艺术性充 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课 堂讲授的主要工具,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我主要考虑三个方 面:一是要用准确、精炼的语言 描述数学定义、数学名称,培养 学生认识新事物的准确性与严 密性,而非随意性;二是用亲切、 平和、易懂的语言循循善诱地讲 解,同时尽量用身体语言、表 情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 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愿意听我 的课。用激情与学生沟通交 流,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 师良好教态的注脚。三是在日 常教学中,经常总结一些琅琅 上口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知 识。
  网络时代的发展,为师 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网 络可以将教学从灌输形式转 变为交互模式,使得课内向 课外延伸。
  2011—2012 学年的春季 学期,我在授课的班级中成立 学习兴趣小组。在学生自学能 力有限的情况下,我尝试"先 讲后学",讲是"精讲",然后设 计问题,让学生在自学中带着 问题学习,这样对学生"先学" 有一个适当辅助。
  在与学生以电子邮件、手 机短信、组长传递、讨论班交 流的四种方式中,讨论班形式 更直接、更有效。我认为,讨论 班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好方式。 合作学习可以认可在学生独 立学习之后产生的差异,而这 种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 资源。正是在学生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 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 么没学会。
  在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的 过程中,我重点关注自学能力 的训练与培养;独立学习与合 作学习的交融、渗透。我以为,让自 主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大学老 师最需要倡导与引领的。交流时,我 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宽容的心态 面对学生,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 离感、陌生感,双方更融洽地沟通, 使大类招生背景下课内向课外延伸 的目的最大化。同时,学习小组也成 为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与乐园。
  下面是参加学习小组部分学生 的感悟与体会:
  李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最大 感受是自学能力的提高。老师大略串 讲一下,我们回去自己预习,然后带 着问题听课,课后再做一下老师精心 设计的习题巩固提高,整个过程效果 很好。
  刘晓涛:我觉得参加这样的兴趣 小组,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这种教学 方式。由于目前我们自学能力有限, 但通过老师给我们梳理本章节的基 本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涉及的 相关知识与运用等,我们头脑中会形 成一个大概的框架,思路自然清晰 了。同时,这种"模块式学习",即先 整体、后具体,培养了我们梳理、归 纳知识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我 觉得受益匪浅。
  仲春晓:老师抽出时间给我们小 组成员进行辅导,提纲挈领地对要讲 的内容进行 "精彩预告"。整体上有 了轮廓之后,我在学习时条理更清晰 了,课前预习也轻松了,而预习效果 好了,课堂上听讲的效率就更高了。 课外的习题则强化了前一段学习的 知识,也给了我查漏的另一方式。
  张志波:参加数学小组,最大感 受是学会预习,主动学习。从某种程 度上来说,是强迫自己学习。提前学 习,能让我更加详细地了解其中的知 识点。当懂了某个知识点的时候,会 有一种成就感。以后,自己要养成这 样一个习惯:自主学习。
  兴趣小组学生反馈给我的感悟, 是对我教学上不断尝试与努力的肯 定及鼓励。教学不只是完成工作的具 体表现,它也是一个更具价值、更有 人性并富有人文关怀的平台,在这儿 可以成就自我。
  很欢喜:我是一名老师。

                                     (摘自上海大学校报  第753  2013-10-21  第四版)

上一条:导航青春 做改革的实践者——记上海大学第五届十佳辅导员周慧恩

下一条:愿做默默持灯人 照亮学生前进路——记上海大学第五届十佳辅导员李勤

上海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 电话66132733;邮箱:sdfw@department.shu.edu.cn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