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上海大学期刊社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创建时间:  2021-07-03  关健   浏览次数:   返回


上海大学期刊社是目前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机构之一,下辖15个期刊编辑部,以及上大期刊屋和上海大学期刊融合出版实验室两大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共编辑出版15种期刊,其中科技类期刊9种、人文社科类期刊6种;中文期刊7种、中英文期刊1种、英文期刊7种。期刊社现有在职员工49人,女性40人,其中100%女性编辑部6个。出版社期刊社党委书记、期刊社社长均为高级职称女性。期刊社29位党员中22位是女性,占比75.86%。



近年来,期刊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期刊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质量求生存,以研究谋发展,主动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对编辑出版工作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打造精品期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期刊发展力量

上海大学出版社期刊社党委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带领文科和理科期刊支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提升员工的政治站位。文、理科期刊支部以建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为目标,将思想教育与理论学习作为党组织工作的核心。

期刊社全体成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关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守护好学术期刊主阵地。


二、刊群创新管理先行者,刊物打造一流排头兵

上海大学期刊社2003年成立后,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以集约化管理为目标,走“做大做强做优”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原本分散在各学院的期刊集中起来,对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变分散出版为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各刊高效运作。

通过统一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刊群优势,通过实施“全系统管理核心任务指标(KPI)”考核、定期召开主编联席会议和期刊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举措,创新期刊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出版运行机制,提升期刊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传播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了整体影响力。改革很快形成集群优势,逐渐改变原来的“小、散、弱”面貌,节约了办刊成本,也扩大了宣传效应;各刊的出版流程得到优化,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主办刊物从2003年的6种增加到2019年的15种,不断做大做强;以“融合出版+集约化建设、传统出版+新技术”为载体开展各项工作,打造国内一流的高校学术期刊社和品牌学术期刊。

期刊社在管理与运行上确保制度先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贯穿在编辑出版业务流程中,坚持“学术无禁区、出版有纪律”原则,抓好编辑队伍、专家学者队伍、作者队伍建设,各刊在主编率领下,编委会和编辑部明确工作职能,坚持专家审读制度,确保在政治上不出现任何偏差。例如,《社会》编辑部,在主编的带领下经常为了修改一篇稿件,与作者来回多次沟通交流,帮助作者反复修改锤炼文章,严把出版学术质量关和编校质量关。


三、平台贯通“刊学研”,传播着眼“国际化”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使期刊在文化交流、思想进步、学术繁荣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2012年以来,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起并与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期刊协会联合举办每年一届的“上海期刊论坛”,年年有创新,届届有亮点。2020年,上海大学又将连续主办九届的“上海期刊论坛”升格成为“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峰会”,海内外专家线上线下共襄盛举,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擦亮上海大学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服务科学研究,激发学术创作,促进文化交流,助力编辑成长,上海大学期刊社于2009年成立上大期刊屋,由本社青年编辑志愿者负责运行管理,成为社会服务公共平台。期刊屋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有关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规范、发表路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目前已在校内外布设23个期刊角,定期更新上架上海大学期刊社所办期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阅览服务,助力科研发展。12年来,青年编辑志愿者面向校内外师生举办讲座100余场, 邀请各刊主编、审稿专家和作者等为青年教师、在读研究生及本科生授课或座谈数十场,就学术论文的选题确立、思路梳理、逻辑架构以及语言表述等开展头脑风暴,启发科研灵感。



在国际化方面,期刊屋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设立海外期刊角,搭建与国际期刊界、学术界交流的桥梁,提升上海大学期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大期刊屋系列讲座还走出了上海大学,走进河南科技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高校,为兄弟院校师生带去公益讲座。此外,期刊屋在宝山区大场文化中心图书馆和学林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阅读点,迈出“服务社区”新步伐。通过知识服务和学术交流,期刊屋也成为青年编辑自我成长和展示风采的舞台。



2021年4月24日,“上大期刊屋—长三角地区写作实践基地”在浙江台州市三门县横渡镇正式授牌,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产生了突出的社会效果。



在期刊融合发展方面,2016年上海大学、东方网、上海市期刊协会共同签署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和“传播”上探索期刊从内容生产到传播出版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2018年,上海大学率先建成全国首家期刊融合出版实验室,获得市新闻出版局专项资金支持。期刊融合出版实验室通过传统纸媒与AR、VR等新技术的融合,对学术期刊进行富媒体出版,加速优秀科研成果的全球化、多元化传播。



期刊社社长秦钠积极参政议政,履职尽责。秦社长现任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民盟市委常委,曾任上海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她在担任市人大代表期间,提交书面建议29项,全部被各委办局采纳或解决。秦社长在担任市政协委员期间,提交提案17项,其中15项被有关委办局采纳或解决,3项提案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1项获优秀社情民意奖。秦社长还受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非驻会委员工作室首批工作成员,入选第三批市人大代表工作小组,成为纳群言,集众智,有担当的市人大代表。


四、收获累累硕果,赢得广泛赞誉


5846


期刊社先后获得中国出版业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3项、政府奖提名奖2项,省部级奖励60余项,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期刊社一人获“上海出版人奖”,两人获“上海出版新人奖”,获奖者均为女性。目前,期刊社有4种期刊入选SCI或SSCI数据库,其中2种位于Q1区;3种期刊入选EI数据库;6种期刊入选Scopus数据库;2种期刊入选CSSCI 数据库;5种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6种期刊被CSCD收录。上海大学期刊社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期刊集约化建设的实践样本。

期刊社三次蝉联上海市新闻出版精神文明单位,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此次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是对期刊社工作的重要肯定。



“十四五”期间,上海大学期刊社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精神,坚守期刊出版阵地,做好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期刊建设,全力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贡献力量。

上一条:百舸争流追卓越 千帆竞技创一流——学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决赛

下一条:学生眼中的好导师——记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得者杨帮华教授

上海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 电话66132733;邮箱:sdfw@department.shu.edu.cn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