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集锦 >> 正文

上大“她”力量 | 这场“心之桥”分享会,点亮逐梦之旅!

创建时间:  2024-10-25  关健   浏览次数:   返回

图片

2024年10月23日下午, 上海大学“心之桥”逐梦系列分享会(第五期)在宝山校区A602举行,本次分享会由上海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校女教授联谊会及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上海大学研究生联合会承办,校妇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国琴、校妇委会主管李瑛霞、校妇委会副主管关键、研究生团工委书记夏明帅出席本次分享会。

本次分享会特别邀请了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康丽英老师。康老师以“潜心科研 匠心育人”为主题,向在场的研究生们分享了自己在所热爱的科研领域中不懈奋斗的亲身经历,并分享了宝贵的学术与人生经验,为研究生新生指引未来的方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图片

图片

分享会伊始,校妇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国琴老师致辞。她指出,校妇委会、女教授联谊会和党委研工部共同开展“心之桥”逐梦系列分享会,旨在分享女教授们科研工作、家庭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成长故事,展现女性榜样的力量和智慧,不仅为女教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经验的平台,也为广大青年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机会。

图片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康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她潜心科研、匠心育人的故事。康老师从“兴趣引领 铸就科研之路”谈起,回忆了自己在两位优秀导师的指导下深耕所热爱的专业、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的经历。导师们高尚的品格和严谨的学风使康老师深受感触,也铸就了康老师匠心育人的理念。执教以来,康老师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支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学术和人生之路,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此外,康老师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同学们分享如何做好三年的职业规划。她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设定远大的目标;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关注国际前沿研究热点,结合自身兴趣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形成独特的研究特色。康老师还细致地讲述了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心得,鼓励同学们始终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并不断累积,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分享的最后,康老师引用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诗句,表达了实现目标的过程:从登高远望,到执着追求,再到逐渐成熟。她寄语研究生们:“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希望大家在科研的旅程中,不畏风雨,勇敢前行,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研的热爱。

图片

在访谈环节,主持人就会前收集到的高质量论文写作技巧、在科研路上怎样克服困难和挑战、优秀的研究生最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以及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向康老师请教,康老师一一进行解答,并给予了中肯的建议。现场学生也踊跃发言,与康老师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女研究生的成长困惑与路径。

图片

在分享会圆满结束之际,学生代表向康老师赠送了一幅精心绘制的肖像画及一束鲜花,以此作为对康老师的诚挚感谢与美好祝福。

图片聆听她故事,汲取她力量。这次分享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传递了新时代杰出女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同学们的心得体悟吧!

致敬她力量

图片新闻传播学院

2024级硕士研究生 张朗境

与康丽英教授的这场访谈,如一场知识与心灵的盛宴。她科研之路的坚持与创新,似熠熠星辰照亮学术的浩瀚苍穹,让我领悟到追求真理需无畏险阻。育人篇章里,她对学生倾心培育,而她也铭记恩师教诲,令我深感责任传承如春风化雨。家庭故事中的和谐智慧,恰似暖阳,让我明白生活平衡之美。聆听她故事,我沉浸其中,深受触动,愿将这份她力量传递,激励更多人勇敢追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24级硕士研究生 徐刘赟

今天的“心之桥”逐梦系列分享会使我深受启发。康丽英教授以其丰富求学经历和科研成果,生动讲述了学术之路的挑战与收获,为研一的我开启了知识与智慧的大门。她细致描绘了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涯的蓝图,给出了实用且具启发性的建议,解决了我们的许多学习困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此次分享会不仅让我们汲取了丰富营养,收获了宝贵经验,还在多方面促进了个人成长。感谢上海大学女教授联谊会、校妇委及党委研工部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级硕士研究生 邓瑾萱

作为一名研一新生,有幸聆听了康丽英教授所做的“心之桥”逐梦系列分享会,让我对未来学术生涯以及生活规划少了几分迷茫,多了几分坚定。在访谈环节,康教授针对研究生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做了相关分享,其中提到的“思考”和“沉稳”两个关键词让我受益匪浅。研究生不是读大五大六,而是要将“研究”二字作为接下来几年的深刻注脚。学会思考,就是要培养问题意识,时刻保持对未知的探寻和对真理的追求;学会沉稳,就是要能够静得下心做学术研究,戒骄戒躁,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细作,精进臻善。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也会谨记康教授的谆谆教导,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研究生生活。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2024级硕士研究生 谢晓雪

在“心之桥”逐梦系列分享会上,康老师的分享让我深受启发。她结合自身的成长故事,强调了兴趣在科研方向选择中的重要性,以及设定远大目标的必要性。这次分享会不仅增进了我对科研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不断探索与创新,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法学院

2024级硕士研究生 张盛原

听了康老师的汇报受益匪浅,作为一名研一新生也对自己未来三年有了初步的规划。康老师的教导使我深受启发,很多时候兴趣其实是培养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学的科目,可能当初并不是那么情投意合,反而是在一步步地深入学习中产生了兴趣,因为只有越来越学,才能挖掘学科的奥义,在攻克一个个难题之后,也会更有成就感,更有继续学习的动力,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兴趣。

理学院

2024级硕士研究生 何欣

听完康丽英老师的分享,我深受启发。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合理的规划研究生生活,还提及了兴趣在个人发展当中的重要性。对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康老师说人的焦虑就是因为想的多做的少。有时候焦虑是自己制造的,就是因为对未来设想的可能性太多而焦虑,而放弃了最重要的当下,做好当下所做的事情,自然就会减轻焦虑。在自己所选的道路上有兴趣是排在首位的,只有自己能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才能长久的坚持并获得成功,但是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觉得自己不行,而要迎难而上,以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迎战未来。

上一条:上海大学女教授联谊会分会活动开展

下一条:活力基层|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举办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木匠”创作活动

上海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 电话66132733;邮箱:sdfw@department.shu.edu.cn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