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开研究生大门的那一刻,能够遇见吕老师,成为她的学生,是我们的幸运。在学习与科研的道路上,吕老师在学术上指引我们、培养我们,在生活上关心我们、帮助我们,她学为人师,言传身教,对我们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她的学生,讲讲我们心目中的吕老师。
吕康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悉尼工商学院院长
2019年度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勤勉笃志,倾注在教学与科研
初遇吕老师,她在教学第一线,工作重心是专业授课和科研,主讲《管理与组织》、《管理技巧》及《项目管理》等课程。她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和上海市重点决策咨询项目等6项;还主持完成了10多项政府或企业重要决策咨询课题。她完成的上海市全英文示范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优秀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与此同时,吕老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SSCI或CSSCI检索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JCR的SSCI一区论文5篇,最高影响因子6.513。出版学术专著2本,主编教材或案例4本。2018年荣获上海大学高端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悉心教诲,引领科研之路
吕老师治学严谨,引领我们全面发展。她深厚的学术造诣对我们从事研究工作影响深远。在微信群里,她总是及时将专业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新的方法与我们分享,进行学术交流。当我们把论文的初稿发给老师,总是收到很多长长的语音和详细的意见,从整体框架到具体观点论述,及用词的准确性、表述的规范性都作了详尽的批改。很多我们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老师都一一指出,并且提出了修改方案。每一次修改斧正后,我们都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灵通和明朗。
吕老师与她的学生,除了线上的学习交流,还经常自己开车奔波于宝山和嘉定之间,分别与宝山校区的博士生和嘉定校区的硕士生面谈工作与学习。当我们的科研遇到“瓶颈”时,她就对我们说,搞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忘我的精神,沉下心去做,只要坚持不放弃,便是我们蝶变的时刻,哪怕没有成功也一定会有成长。每一次交谈,都会使我们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敬佩,或如春雨般柔润,或如峻岭般敬仰。
吕老师不仅注重在读硕博生之间的交流互鉴,还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点评。曾记得,在悉尼科技大学Damien Giurco教授到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进行学术访问期间,吕老师组织博士生和硕士生一同与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并鼓励我们用英文报告自己的学术成果,自信地与教授进行交流,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学术研究上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同时,当我们与教授交流表达困难之际,吕老师一边鼓励我们,一边又会帮我们补充,每个同学都收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
对标国际一流,走出发展新路
2018年,吕老师担任了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院长,工作列表中又多了一项——学院发展。2012年,吕老师就着手悉尼工商学院与国际精英商学院(简称AACSB)接轨计划。在认证准备的八年里,她因工作舍弃了数不清双休日和节假日,辗转奔波异国他乡。AACSB认证通过率只有百分之五,而且需要持续的全英文专业报告,身为院长的吕老师坚持和团队成员一起赶写。2020年2月13日,吕老师收到AACSB理事会来信,经AACSB首次认证委员会(IAC)和理事会(Board of Directors)批准,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通过AACSB首次认证,为期五年。若没有经历艰辛,没有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扎实,就没有今天的成功。正是如吕老师所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吕老师博士毕业之后,在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与上海另一所名校之间坚定地选择了悉商。尽管当时悉商还处在发展初期,科研能力等方面还不出众,但吕老师一直坚定自己的选择,认为通过全院教职员工的努力,悉商将大有作为。她经常鼓励学生“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在吕老师的带领下,上海大学悉尼商学院正一步一步走向更好。
简约高效,挤出时间里的“水”
吕老师工作繁重,但看到她总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平衡各项工作之间的时间、精力与效率。在我们眼中,像是有漫威英雄中奇异博士佩戴的时间宝石项链。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会有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她挤 “水”的方法。管理学中有一个80/20法则,根据“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优先秩序,抓住在众多的事情中找出最重要的,设立优先级别的排序,再逐一击破。在这次防疫居家期间,吕老师时刻关注我们的科研进展,叮嘱我们要用好时间、搞好科研、练好本领、做最好的自己,认真过好每一天。尤其要做好目标管理,设定明确的学习科研任务,每天做一个to do list,设定每项任务优先级别和deadline。
“挤”出来了时间如何高效使用?她认为,大道至简,生活和工作中始终秉持简单、真挚的处事原则,很多事情需删繁就简、高效率运作。双休日在陪女儿上课外班时,吕老师也一起“上课”,在空教室中“自习”。吕老师周末最喜欢的出游地就是离家较近的延长校区文荟图书馆。当需要大块的思考时间,或者写系统性强的材料,吕老师就跟院办讲,今天要闭关,然后跑去图书馆。科研学术写作需要思维逻辑的贯穿性、严谨性,学院行政方面的重要文件都需要大量时间去处理,所以她的双休日几乎都忙于工作。平时工作日,吕老师喜欢午休时间,那是办公室是最安静的时刻,适合短时高效的工作。
因为责任,就有了使命。吕老师为师者教书育人的责任,奉献教育事业的信念,使我们领略了最朴素的真实,踏实单一的初心。经师易遇,人师难求。
于微之处,一抹多彩的温暖
平日里与吕老师相处,总能感受到她那长者般的亲和。有一次去和吕老师谈科研进展情况,见到老师,我便把书包随手放在地上,准备坐到老师对面的位置。这时,吕老师轻轻拍了拍她旁边的椅子,目光和蔼地对我说:“来,坐在我边上,把你的书包放在座位上”。我顿时涌上一股暖意,此时,教学管理上雷厉风行的院长像是可以促膝长谈的家人。吕老师事务繁多,若与她约定第二天见面,她会叮嘱我们出发前再用微信了解一下她是否开完会,免得在办公室门口空等,即便是空等几分钟,她也不希望因她的原因耽搁。有时我们到了办公室门口,她临时有急事要处理,就掏出钥匙,让我们在办公室里先休息一下。
每次见面,吕老师总会问起我们的生活近况,了解我们最近在忙什么,有没有什么困难,经常告诉我们遇到难事要跟她说。看到身体状态欠佳的同学,关切地嘱咐要注意休息。她积极鼓励我们在周末去参加大大小小的学术会,主动为我们报销参会发生的相应费用。当我们在朋友圈分享会见闻时,她会“毫不吝啬”地给我们点赞,并鼓励我们:“把自己的资源(包括时间)投入到可以再生的资源(能源)中,是年轻人最明智的选择!”。
润物细无声。吕老师在做学问和做人上对我们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对我们关爱有加。每次见到吕老师,都深深感悟到她内心的温柔,遇事的坚毅,哪怕是短短的几句交谈,都能使我们有了多层的敬意,更深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