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玉兰芬芳 >> 正文

用爱谱写生命的赞歌——图情档系张海霞支援灾区重建

创建时间:  2009-05-31  李瑛霞   浏览次数:   返回

用爱谱写生命的赞歌

——图情档系张海霞支援灾区重建

 

"这个冬天,对5.12大地震劫后余生的灾民而言,特别寒冷。公众的关注已随时间流逝慢慢淡去,地震留下的创伤依在,灾后生计恢复得怎样?为帮助灾民渡过难关,热爱家园志愿者协会启动了‘美丽新家园’——都江堰云华村灾后社区发展共建项目,建立乡村图书室。"

  我校图情档系图书馆学专业2007 级硕士研究生张海霞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后,就马上报名,并申请成为第一批志愿者,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毕业于安徽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张海霞不仅成绩优秀,还参加过校园绿色环保志愿者活动;做过多项"图书馆使用情况"调查;担任过档案界论坛图情版块副版主;2004 年被评为安徽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2007年获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2008 年获"科文杯"情报搜索大赛三等奖等许多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

 

奔赴灾区,义不容辞

 

    得知闸北区热爱家园青年社区志愿者协会组织的这次赴川支援灾区志愿者活动主题是建图书室时,张海霞再也按捺不住,第一时间赶去报上自己的名字。通过面试,成为该协会第一批志愿者8名中的一员。8人都是兼职的,有公务员、外企员工、教师、自由职业者等,张海霞是他们中唯一一名在读研究生。她说,灾区人民生活处于困难之中,无法做到置身事外,到灾区做志愿者,我义不容辞!

  由于事先不了解灾区情况,8 人出发前就商量着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情况。张海霞告诉记者,"我们都自备了食品。10天左右费用我们自己承担,包括来回车费及粮食储 备等,估计有1500元。"

去年12月底,志愿者们整装出发。此行的目的,是帮助云华村建立一个图书室,并做相关调研。志愿者们事先邮寄了一些图书过去,后来,又在成都买了许多文体用品随身带上。

 

图书室开放那天,是孩子们灾后最快乐的一天

 

    在我们国家,乡村图书室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灾民而言,也许物资可以暂时地改善生活困境,但心灵的创伤却需要长期慢慢恢复。书本作为"心灵鸡汤",可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媒介来温暖心灵。那边的小孩没有学前教育,图书室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学专业的张海霞希望这个乡村图书室成为云华村的孩子们找到一个精神家园。

  目前,云华村没有学校,不管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要到另外一个镇去上学,住校的他们周末、放假回家,也没什么活动。图书室开放那天,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来了。大一点的,看书、下棋,小一些的,在活动室的桌子上画画。志愿者们教他们制作书签。吃饭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都不愿离开。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笑容的那一刻,远离家人的张海霞等志愿者的努力和汗水,都变得微不足道。

  村民们也把看书成为娱乐和消遣的一种方式。一些年轻人对计算机方面的书籍也很感兴趣,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让志愿者们感慨万分。

  图书室成立后,为了使后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志愿者们经过调研,挑选一位村民担当图书室管理员。家园志愿者协会对其委以重任,并签 定了相关协议,每年年底,将对其工作进行年度考评,协会也将不定期地送书到云华村。感触最深的,是灾民的乐观精神和勇气问及那里的条件是否艰苦,海霞微笑地说:"我们志愿者有5个女生是住在一间板房内,板房不太透风,我们自己带了睡袋,所以不冷。"

  海霞告诉记者,现在那边的生活比刚地震时好了许多,生活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由于当地在重建,男丁基本上都参与修建工作,打工贴补家用,妇女基本上在家洗衣做饭,没有副业。

  海霞给我们看在那里拍的照片,一张是小朋友过生日的,她很兴奋地说:"元旦那天,有个小女孩过生日。大家都在整理图书室的时候,她也一直帮忙整理。后来,她的妈妈来了,请我们志愿者上她家吃蛋糕,小女孩自己不好意思,硬把妈妈拉来说。于是,我们准备了糖果在图书室为她庆生。"还有一张合影的照片,海霞说自己特别喜欢,的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去那里最大的感触是当地人的热情以及他们的乐观态度。"海霞说:"见到我们,他们非常热情,跟我们嘘寒问暖,还一直向我们表示感 谢。"她说:"原本以为他们不愿意提及地震,我们做好准备尽量不去问这 些问题,倒是他们主动与我们说一些地震的情况,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乐观、坚强,我们很受鼓舞。"

  一位30多岁的母亲开心地对我们说:"以前只在学校里看得到书,在家空闲的时候都不知做什么好,现在终于有书看了。"听到这句话,海霞很欣慰,觉得这一趟赴川,真值得。

怀揣一颗炙热的心,志愿者们深知本次赴川的任务与责任,他们义无反顾地付出,在这片写着悲恸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爱心,点燃灾民对生活的希望。付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很多,很多。

                                                                                       (转载自校报 2009-05-25 第一版)

 

上一条:真诚、独立和自信——市“三八红旗手”、中欧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小静

下一条:真诚、独立和自信——市“三八红旗手”、中欧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小静

上海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 电话66132733;邮箱:sdfw@department.shu.edu.cn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