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玉兰芬芳 >> 正文

山竹凝松翠 峰泉露玉兰———记上海市教育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佳侣”陆翠兰、山鸣峰夫妇

创建时间:  2014-04-14  关健   浏览次数:   返回







■ 记者 许昭诺
    春风拂柳鸣喜来,新兰绽枝翠校园。3 月7 日下午,一同站在我校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 节104 周年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陆翠兰、山鸣峰 夫妇,欣喜地表达了他们心声:"感谢上海大学, ……回想多年来家庭、工作、老人、孩子……,一 路走来,难免困难,但凭着彼此的关心、理解、包 容和支持,困难变得微不足道。我们把最美好的 年华奉献给了上大,无怨无悔,我们心中始终有 着满满的幸福。"
  满满的幸福———怎样的幸福?记者带着好奇 想一探他们幸福的密码。
    幸福悄悄来敲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思绪回到39 年前,原 上海工业大学1975 级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新 生班里,有一位来自湖北武汉的姑娘陆翠兰和一 位来自上海松江的小伙子山鸣峰,经历过文革岁 月、参加过插队落户的他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 学习机会。火红的岁月,纯真的年代,他们同窗三 年,却很少说话。然而,缘分却在岁月里慢慢沉 淀。1978 年7 月,她留校当了辅导员,他也留校做 了数学老师,都以那个年代特有的热情投入到工 作中。两个人彼此熟悉,但交往不多,而缘分却在 悄悄靠近。一次同学聚会,同学一句不经意的 "你们俩性格挺合适的",在众口一词的附和声 中,两颗年轻而真挚的心渐渐地走近。1980 年11 月,他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相濡以沫,守望相扶。他们以最朴实的方式 从相识、相知到相守,至步入花甲之年。她感激他 一直把她父母当做他的父母,她也用真心孝敬公 公和婆婆。1982 年春,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 出生了。当时,两人工作很忙,住房也紧张,过来 帮着照看孙女的婆婆跟他们挤在一间用帘子隔 开的屋子里,一住就是14 年。14 年间,直到现在, 她和婆婆从没红过一次脸。如今,女儿长大了,有 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懂得孝敬老人、互敬互爱、 理解他人,这让他们感到很幸福。更幸福的是,年 逾耄耋之年的双方老人身体都还康健。每逢双休 日,俩人都会烧上老人喜欢吃的饭菜去探望他 们,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婚34 年来,两人虽 始终忙碌,甚至节假日也难得休息,但相互支持、 帮助和鼓励,一回到家,家务活都抢着干。她很感 激他对自己的理解,特别是在她从事学生工作的 20 多年里,参加完学生的活动常深夜才回到家 中,但他从没抱怨过一句。她也习惯了每天清晨 早早起床,准备好一家人的早餐,在和睦简单的 早餐中,开启每一天简单的幸福。
  你问她什么是"幸福"?她说,简单的就是幸 福的,简单的言语、简单的眼神,甚至简单的安 静……
    幸福是无悔青春
    润物无声,树木有形。她和他秉承教育是崇 高的理想,以真情、爱心及责任对待身边的每一 个人、每一件事,坚守着一名人民教师的朴素情 怀。不管是她从事的学生及党建工作,还是他从 事的人事及培训工作,俩人携手共进36 载,也在 各自的岗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她,4 年辅导员、8 年研究生部、10 年材料学 院、11 年悉尼工商学院、3 年直属单位党委的丰 富的基层实践,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和成果:发 起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赴长宁区挂职锻炼,区校 联合育人;建立英语图书馆;为贫寒学子拓展勤 工助学岗位;发起成立的"党员示范岗"连续获校 党的建设"好项目"一等奖及创新品牌项目;结合 工作实践,坚持撰写并在《理论界》等期刊发表论 文40 余篇;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大学 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高 校帮困助学工作先进个人"及"上海大学师德标 兵"、"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她曾发起成立学院"爱心基金",对生病或突 发状况的教职工第一时间送去帮助;得知有教师 喜得贵子,她四处寻找孩子出生当日的报纸,制 作一份小小的生日报,饱含温情;从一个仅有27 名党员的学院直属党支部,到具备70 名党员的 直属党总支,再到实现368 名党员、20 个党支部 的基层党委;年近花甲却斗志不减,服从组织安 排,短时间内完成直属单位党委的筹建,通过破 解直属单位发展难题,建章立制,实现平稳运行。 她用无悔的青春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坚 守和钉子精神。
  他,教育学博士,研究员,我校公共人力资源 研究所所长、高教所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 酬分会常务理事、上海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上海 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上海总工程师协会 秘书长、教育部全国教师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 长期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领域的 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
  近年来,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 的他,主持国家与省部级研究课题数十项;还主 持承担国家人社部、教育部、体育总局、上海市政 府、政协等决策咨询、政策与制度设计项目,一些 项目成果直接被政府部门采用。
  2009 年起,他兼任上海经济管理中心主任 工作,按照市、校对该中心发展目标与建设要 求,他不断开拓创新,使该中心在干部教育培训 项目、课程开发及培训人员层次方面都取得了 良好的发展与提升,赴该中心参加培训的企事 业单位干部不断递增,截止去年已超万人次,为 我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1 年,上海市委 组织部授予我校为上海市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 地。他先后获"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 号";国家人事部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 奖(第一完成人);中国人才学研究30 年突出贡 献奖等。
  尽管他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及科研工作,但他 的研究生说:"我们受到的关心和关怀一点也不比 别人的少。"他不但关心研究生的学术科研,定期 交流指导,还四处为他们推荐实习单位,帮助他们 就业。看着学生们一个个顺利地走上社会,慢慢地 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年逾花甲的他会心地笑了。
    幸福是桃李芬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她的学生中,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意气风发 的青年,还有亲切地叫她 "陆奶奶"的90 后。逢年过 节,学生们从世界各地寄来 贺卡,她读着笑着,还一张 张仔细地叠放好。祝福短信 更是接连不断,她每一条都 回,哪怕已是深夜。有时间, 她会去校本部西门旁的树林里走一走,看一看昔 日带着叽叽喳喳的学生捐款栽下的树苗一棵棵 长成了参天大树。笔直的树干,茂密的绿叶,不正 代表学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她说,看到学生的 成长,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与自豪,自己愿意做 一块学生成才的铺路石。
  她把培养学生当作事业,将学生成才定为奋 斗目标,为学生的成才不辞劳苦,辛勤奔波。与学 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1991 级毕业生,现为北京 昌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的吕峰充满感情地 回忆:"我大一在江苏省沙洲工学院就读,因钱伟 长校长时任该校名誉校长,故有幸被选送来上海 大学(时为上海工业大学)深造。入校不久,我这 位‘插班生’就经陆老师介绍入了党;临近毕业, 她又鼓励我留校工作,还亲自赴沙洲工学院协调 办理我的户口和档案迁移手续,让我成为真正意 义上的‘上海市民’。我虽于2004 年离开上海赴 北京工作,但联系最多的还是陆老师,电话问候、 上门看望,时不时还通过她女儿山凌小妹妹相互 转递礼物,感觉既有浓浓的师生情谊,又有悠远 的亲情友情。"
  现在芝加哥一家美国公司任亚洲区总监的杜立军说"我们深受陆老师、山老师的影响,传承着中华传统中积极的一面,看似平静却难以抑制 的对祖国的爱。"
  2008 年11 月22 日,一个周六的早晨,她收到 两天前已飞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爱女山凌留下的一封信,女儿让爸爸先保密,说是要 给妈妈一个惊喜。而当天,正是材料学院毕业生 特地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万水千山总是 情———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聚会 暨陆翠兰老师从教三十周年纪念活动"。
  "亲爱的妈妈!虽然,哥哥们都希望我能为你 录一段录像,但我仍然希望用文字来表达。因为, 我们家三个人都知道:我们深爱着彼此……从小 就觉得我的妈妈是全能的: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好女儿,好媳妇,好老师……妈妈从当老师开始, 就把她的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家人。正因为此,我 也幸运地拥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哥哥和姐姐们。一 直以来,我为拥有这样一个妈妈感到骄傲……很 可惜,今天,你的学生为你举办这样一个特殊的 活动,我不能在你们的身边。但我希望妈妈能感 受到我的祝福。……当天,从北京赶来的吕峰主持活动并噙着泪 水独唱一曲《母亲》:"你的爱像月光 那么温柔 又慈祥 给我温暖和希望";1990 级毕业生涂汀 若现场深情地诗朗诵《师恩难忘》:"您把美丽的 青春给了我 您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您的厚爱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尽管爱女不在身边,但那一天,80 多位从 世界和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从下午一点至晚 上八点整整7 个小时,欢聚的场景令夫妇俩终 身难忘。
  快退休了,夫妇俩没有感慨"时间都去哪儿 了",他们心中充实而幸福。再过几天,也就是4 月12 日,他们夫妇将再次受邀,参加学生们为她 举办的从教36 周年纪念活动。这一场将在我校 延长校区举办的活动现场,那些如今都已为人父 母,都已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各行业精英们,将 聆听他们的陆老师对幸福及其真谛的诠释。
  "这一次,女儿和女婿也会一起参加,学生们 和女儿将策划些什么节目,和上一次一样,我们 都不知道哎。看到他们一个个好好的,我们就很 开心。"她和他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上一条:一个学者的风采———访新任市政府参事、法学院教授徐静琳

下一条:一个学者的风采———访新任市政府参事、法学院教授徐静琳

上海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 电话66132733;邮箱:sdfw@department.shu.edu.cn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