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女生 >> 女生事迹 >> 正文

勇于在挑战中成长——记第四届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陶俐

创建时间:  2013-09-04  关健   浏览次数:   返回

勇于在挑战中成长——记第四届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陶俐

 

汉语文字博大精深,渗透着哲学的光芒。""字,巧妙阐述着"胜利"的三要素: 人,禾,刀。""乃胜利的主观因素,""为成功的客观基础,""则是磨砺自我的工具。接过校长奖学金奖杯的那一刻,材料学院2005 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陶俐想到了自己的名字对她成长之路的特殊指导意义。 """" 陶俐出生恰逢农忙时节,她的外公结合一片繁忙的乡村景象,当即想到了"" 字。老人当时的想法只想突出"",告诉 陶俐"胜利"要靠"",即靠自己,这深深刻在了她幼小的心灵。从小学到大学,陶俐一直牢记外公的嘱托,脚踏实地,在勇于自我挑战中成长成熟。
  来到上海大学,在这个广阔自由的舞台上,陶俐珍惜适合自己的锻炼机会,靠着执着的追求和努力,在实践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学习上严于律己,认真踏实,成绩一直保持优秀,连续获得了特等奖学金等奖项。材料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大二时,她通过学院导师制的育人计划,作为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平时她积极热情参与学 院和社区的工作,得到了所在工作部门的认可:曾获优秀学生、社区楼管优秀个人、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还利用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志愿者工作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寒暑假实习体验社会万象及参与专业生产操作等全面发展自己。"""" 禾苗乃果实之源。在陶俐看来,""是把握和发展的机会。上海大学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很多,刚进校园的时候,陶俐不知道该参加哪些社团和活动。就在她徘徊犹 豫时,学院邵光杰教授给陶俐的一句话让她很受启发: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老师的提醒下,陶俐开始在众多的实践活动中找寻适合自己的""。她选择了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活动,因为她出生于上海郊区,在那里有许多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生存状态及其子女令人堪忧的教育生活状态,在她的心里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痕迹,一直想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为他们做些实事。大学期间她的第一份志愿者工作是每周一次在宝山区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义教,是由学校一个社团组织的。农民工子女对知识和美好未来的渴求和希望让她深深感动,更坚定了她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努力方向。特奥会期间,成为一名特奥志愿者也是一颗令陶俐难忘的""。作为志愿者,她以真诚的服务态度、富于爱心的责任感获得菲律宾羽毛球团队教练和运动员的肯定和赞赏。这场特奥盛会,也使陶俐与菲律宾羽毛球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跨国友谊。赛后,她的志愿者感言文章获得优秀文章称号,被并收录在宝山区特奥资料库中。
  """"
  名字中最右边的边旁,形象地说明了人需要通过磨砺方能取得成功。在找准适合自己锻炼机会的同时,陶俐也通过各种方式来磨砺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她从容应对,把挫折和失败视为锻炼和磨砺自己的平台。
  农民工子女学校义教活动让她爱不释手,但大三从校本部搬到延长校区后,周边基本无农民工子女学校,但也让她接触到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于是为特殊学校的学生做义教的念头逐渐产生了。有了之前一些活动的积累,陶俐便有了自己组建一个志愿 者团队的想法,并且很快就付诸行动。调查、接触和交流,整整两个月才将团队建立起来,得到了闸北区启慧学校领导的认同。这段经历让陶俐体 会到了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绝望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和幸福感。一路磨砺的背后也让陶俐看到了热情的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更让她明白了外公给予她这个""字中"" 的含义所在。
  大学四年一路的经历,见证了""字给予陶俐的力量和信念!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陶俐会继续践行其名,收获更多。

                                (转载自《上海大学》校报2009-03-30第一、二版)

上一条:上大四年,最大收获是磨练心态———访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房地产学院毕业生倪琳

下一条:“我要追寻老校长钱伟长的足迹”——记校长奖学金获得者、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刘洋

上海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 电话66132733;邮箱:sdfw@department.shu.edu.cn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