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名教师,她是学生的"万 能马导",是辅导员的"百科全书";她是 学生工作的楷模,更是改革创新的先 锋。十载风雨历程,百倍呕心沥血,这个 "导"生亦"导"师的人物就是校二次党 代会代表———我校四级辅导员马成瑶。
交谈之初,马老师向记者展示了自 己收藏的一张张照片,从少女时代的清 纯到为人师、为人母的知性成熟,勾勒 出她在上大这十几年的发展轨迹,凝聚 着奋斗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导"生,导航百千学子成才路2002 年,马成瑶以上海市优秀毕业 生的身份扎根母校,开启了她热爱的教 师职业生涯。10 年来,她先后担任过五 届近1000 名学生的辅导员。她深入学生 中间,关心大学生的成长, 从学业到生活、心理,全面 悉心地关爱每一位学生; 她改变了辅导员原有的 "保姆式"工作方式,主创 "三导"模式,即学业"指 导"、生涯"引导"、情感"疏 导",以此培育出一大批优 秀的学生,相互建立了深 厚情谊。
为引导学生更快适应 大学生活,马老师创编了 两万余字的《新生网络宝 典》,从适应上海到适应大 学,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实 践,大到生涯规划、心理调适,小到选课 秘籍、理财技巧,内容充实丰富,语言生 动活泼,受到学生的欢迎。为了培养学 生的自学习惯,她创造性地搭建了课外 培养体系,打造"通识 N 次方"系列活 动,锻炼学生的自学、表达、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组建自学小组,加强监督,促 进同学间互助合作;组建网络交流平 台,实现学习资料共享、经验漫谈。活动 已开展90 余次,覆盖750 多名学生,成 为学生课外培养的品牌项目,获得 2012 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导"师,引领学工队伍共成长马老师的工作总是井井有条、平稳 高效,这源于她乐观积极的处事心态和 谨慎严格的工作原则。善于总结、乐于 分享、勇于创新、勤于开拓,她引领辅 导员积极探索,被称为"辅导员的百科 全书"、"辅导员的辅导员"。在担任辅 导员、学工组长、党支部书记的同时, 还能根据当下社会特点、学校的教学方 针,不断推出新的育人思路,提出形式 活泼、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践方案。
2011 年,我校实施通识教育与大类 招生改革,以马老师为首的学工组主动 介入原以专业教师队伍为主导的"上海 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对118 个项 目的方案逐一进行指导,最终获批市级 项目29 项、校级28 项。辅导员对接学 生专业培养,成为学生课外培养的骨 干,职业发展有了新路径。作为社区学 院南区11 幢的楼组长,她带领辅导员 入驻学生住宿区办公,成立学生楼宇自 治管理委员会,借力楼宇导师、管理 员、驻楼研究生队伍共同开展学生工 作,引导"辅导员退半步,学生进一 步",通过合力育人开拓了辅导员的专 业化发展空间。
能够在身兼数职的同时,不断探 索、思考如何将教育理念同学生心理对 接,并在实际行动中不断调整思路,这 一切源于她积累多年的阅历和经验、稳 重扎实的办事作风和 与时俱进的创新意 识,更基于她对这份 工作的真挚热爱和对 学生的真切关心。学生评价她:万能的"马导",我们最爱的老马"马导平易近人,大家和她都很熟,同学们一致认为,她是上大最好的辅导员,没有之一。"提起自己的辅导员,原社区学院 2011 级、现材 料学院学生吴昌进这样说。
做辅导员整整十年了,马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深丝毫不减。有学生患肺炎住院,她不仅垫付医药 费,还自掏腰包探望慰问;有学生疑似肺结核,其他人都心存顾虑避之不及,只有她倾力照顾;有学生家中父亲病故,她立即拿出1000 元,帮学生渡过难关。她会在假日的午后横穿上海,只为和学生们吃一顿年夜饭;周末腾出陪家人的时间,带着学生春游崇明;凌晨两点来到学校,只为和学生一起"疯狂逐日";经常晚上十点才离开学校,只因要和学生深谈交心;平均每年四十余次的学生集体活动,无一例外地全部参加。她视学生为己出,全心呵护着。
陆佳烨是2011 级理工大类的学生,提起"马导",她有说不完的激动之言。自己理工科基础薄弱,马老 师经常找她谈心,了解学习情况,并给予科学指导;划分专业后,马老师 给102位学生每人写了一张小卡片,寄托着对他们的关心,更多是希望……"她是万能的‘马导’,我们最爱的老马",陆佳烨笑着说。
有人不解地问"马导":为何十年的辅导员工作始终能热情似火、毫无倦怠?她这样解释道:"坚守就能体会辅导员工作的真正意义。辅导员工作塑造的是人的灵魂,这样的工作值得我们用心去做。"
我们常常只关注学术成就斐然的教师,而忽略了身边这些默默关心学生的"生活导师",但在马成瑶 老师的工作中,我们对辅导员这一工作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她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学业与生活的关系,引领辅导员们走上更宽更远的发展道路。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学生,带动了不少同行,鼓舞着我们用真挚的热情、赤诚的爱心,为社会、为他人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大学校报 - 第721期(2012-12-10) -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