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裴宁
王敏,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舞台服装设计硕士,我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比赛决赛者,开设《动漫服饰设计》、《定格动画设计制作》、《霓裳之舞:服饰艺术与生活》等课程,曾获上海市教委资助优秀青年教师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等。
正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般,现在的生活里,光鲜艳丽的外表、各种美丽的服饰大家都在追求。其实,服饰并不仅仅是每日穿着打扮这般简单,它也是一门艺术,而能够以服饰艺术来启迪我们,教会我们生活的艺术,或许就是这样一门关乎服饰的课程:霓裳之舞。
这是我的专业和兴趣所在
《霓裳之舞:服饰艺术与生活》 并不是一门专业课或辅修课,也不是一门鉴赏课程,它是一门通识课,是一门由数码艺术学院王敏老师所讲述的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
见到王敏老师的时候,她和课堂上讲课时一样,年轻漂亮,极为亲切。谈起开设这门课程的种种,王敏老师有其独特之处。服饰设计,原本就是王老师所熟悉的领域,而她考虑一门通识课要面向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除了讲授学科内的知识,一个吸引非本专业学生兴趣点的选取也颇为重要。就这样,"服饰艺术与生活"便成了最后的课程方向。
许多修过这门课的学生都会被王老师的课堂内容所吸引。课上的历史服装、时尚服装、影视服装这三大块无一不涉及大量的素材。每一次的课堂都有着丰厚的素材和展现,工作量极其大,可王老师乐在其中。因为是自己所喜欢的领域,所以在平日生活中便会很关注各个方面的资讯,比如课堂上时尚和影视的内容便是王老师平日生活中所积累的资讯。做着喜欢的事情,这样的备课过程不会感到很有压力。而另一方面,课堂内外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也给予她很大的视野。尽管老师和学生的品味、喜好有时候会有差距,可是在王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下,课程内容便能既符合专业领域之内的学生,又能吸引其它专业学生的兴趣。
服饰这样一个题材,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也都能够理解,可是讲起课来,对服装的颜色、搭配、穿着体验等等并非泛泛而谈就能让大家略知一二的。在王老师的课堂上,给大家呈现的很多都关乎"设计"。电视剧中的人物服装,表面看可能与我们平日生活一样,但是这其中存在着造型设计;时尚服装、时装周之中的服饰也存在时尚设计。历史服饰是很多现代服装的根基,以各种古装题材的内容讲解服装史,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明白各种服装都有其历史的沉淀,并不是一味为了美丽而设计。艺术有它的历史,不管是简单的纽扣还是复杂的大牌时装设计。课堂上,王老师根据环境的实时更新,将大家由历史服装引向时尚服装再引向影视服装。在 这三个部分里,她深刻展现"设计"、展现服饰艺术,这或许是她较为独特的呈现方式了。
我们忽略的是一个广阔天地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有时候除了新鲜的内容,你还能看到学生积极的分享和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和王敏老师独特个性分不开的。在她的认知里,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是成年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无关乎知识量的多少。教师不是权威,她所讲授的东西并非都是对的,通识课也并非教会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仅仅是引起大家对该领域的关注和兴趣,在知识点和方式的选择之上多加注意,让学生开心或轻松地接受课堂内容是更明智的选择。"如果大家觉得文字很容易引起瞌睡,那么我就试着选择 图片;若图片不能吸引大家,我就会选择视频,总会有合适的方式。"王老师这样说道。
活跃的课堂氛围离不开王老师独特的授课方式,也离不开她给予学生特有的亲切感。或许是因为年龄原因,学生愿意和她亲近,愿意把自己对于服装的困惑 和选择告诉她。两年的课程里,学生向她请教服装的搭配。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之后,王老师便会在课堂上开出个人分享的版块,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不成功的案例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提示,而非直接的选择指导。她认为,每个人的身材和服装选择是不可复制 的,服饰的艺术和美只能在生活积累之后慢慢体味到,并非直接性的知识就能得到帮助。而这些个人的分享部分,都是在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中完成的。自然而然,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
其实,在开课起初,王老师想给学生带去个人的内容少一些,给其它方面知识指引多一些。对时尚和影视服饰的了解,或许学生熟知T台秀的品牌,却不能看到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比如电影《一代宗师》,观众不能看到幕后出彩的造型师,他们这一群体其实并不比时装设计师差,可是却不为人知,为人们所忽略。又如《钢的琴》这部影片,王老师在课堂上给大家放映了一个片段,这部片子不仅在服装设计,电影本身的评价也很高,所以,在课堂上选择这些内容会引起学 生课后主动关注这些影片。王老师 说:"不仅于服饰,于学生视野扩展也是极佳的方式。我们的学生所忽略的是一个广阔天地。有些时候, 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
生活本身便是艺术
课上的指引、课后的互动,在王老师看来,学生很配合,是学生的参与成就了这门课,这或许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
王老师认为,艺术并不仅仅只有美术或音乐等的外在表现。曾经一部纪录片,一个职业为主厨的美籍华人的话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为什么厨师的形象就得 是传统意识中的"脸大脖子粗"? 为什么在你走出厨房之后其他人仅凭着你身上的油烟味就知道你 是厨师?而这个美籍华人外在的形象根本就不是传统意识中的厨师形象。不管是什么样的职业,都可以艺术化。人本身的眼光、审美、感觉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生活本身便是一门艺术。
现在有学生喜欢日式文艺小清新范儿,而如果从图片效果上认识的话,便是把图做成LOMO风格或者明度调的,很完美。这和前面主厨的做法一样,不管是饮食服务或者其它任何事情,也许最终目的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在观赏的过程中,让人有无限的自我发挥和欣赏空间,这个过程就是艺术的体现。
服饰的艺术,王老师用一些奢侈品牌成熟例子、年轻设计师不成熟的设计实例,不仅给学生展现生活和艺术,更在潜意识中 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也许现在的人们为了美丽可以追求品牌或者有美感的东西,或者精神或者 是生活状态,而你想从服装中体现美丽,不一定要穿在身上拥有它,你的美丽可以穿在自己的心中。学会认识,学会鉴赏,在以后的每一天都很重要,这也是生活的艺术。
(转载自上海大学校报电子版 第741期 2013年6月17日 第02版)